摘要:作为WikiEXPO的主办方,WikiGlobal致力于通过线下展会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WikiEXPO迪拜展会圆满落幕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MiPool与Crypto Risk Office创始人Geoff McAlister。
WikiEXPO迪拜展会圆满落幕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MiPool与Crypto Risk Office创始人Geoff McAlister。这位常驻迪拜的金融服务领袖深耕全球市场与数字资产领域逾二十五载,职业生涯涵盖高盛、瑞信、德意志银行及阿布扎比第一银行等顶尖机构。他曾任M2集团首席风险官及Hex Trust董事总经理兼市场主管,兼具中心化金融与Web3领域的风险管控、交易及产品专长,迄今已为300余家机构构建加密资产交易体系、稳定币解决方案及客户服务网络。

第一部分:博采众长
Q1:Crypto Risk Office堪称创新举措,其创立初衷是什么?如何满足当前机构加密参与者的需求?
Geoff McAlister: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2022年都是加密资产市场的分水岭。市值蒸发超2万亿美元,基础金融风险管理的溃败导致Alameda Research、FTX、BlockFi、Genesis、Three Arrows Capital、CoinFLEX、Celsius、Voyager Digital等数十家企业因交易对手风险损失数百亿美元,更包括Terra-Luna生态代币经济学机制全面崩溃及其锚定DeFi协议逾500亿美元的价值湮灭。
此外,约30亿美元加密资产因技术漏洞遭窃,而对行业声誉造成的重创更将持续影响未来数年。
业界长期忽视或迟缓接纳传统金融市场的深厚风险管理经验。我们致力推广行业风险管理最佳实践,推动建立专业风险治理框架,并打造首个加密风险专业社群。
Q2:MiPool同样独具特色,其如何通过现实资产赋能加密领域?
Geoff McAlister:MiPool意为抵押贷款投资资金池,旨在重塑抵押金融,通过CeDeFi模式下的去中心化抵押贷款资金池,为Web3抵押贷款市场铺设基础设施。
机构通道允许银行向链上投资者转售抵押贷款,相比缓慢昂贵的MBS结构更高效地盘活资金;零售通道(后续推出)将实现抵押贷款发起与投资的民主化。
MiPool Markets是专门为抵押贷款投资通证提供二级流动性和抵押融资的市场。我们以独特的抵押管理系统为基石,已与一家管理规模超万亿美元的全球一线资管机构展开试点讨论。
Q3:作为M2前首席风险官与Hex Trust市场主管,您曾为CeFi与Web3构建风控体系。连接这两个领域面临哪些核心挑战?
Geoff McAlister:这两家中心化机构均提供数字资产服务。挑战在于两点:一是状态与结算。传统金融中状态由已知实体控制的账本记录,Web3则呈现公开、可分叉、可组合的特性,这打破了关于终局性、再抵押与运营恢复的传统认知。二是权责界定。银行采用三道防线机制,而Web3的问责主体常在协议、跨链桥与DAO间模糊不清。搭建桥梁的核心在于将银行风控精髓——风险偏好设定、限额管理、集中度核查、对手方分级、职责分离——移植到质押、流动性提供、通证化抵押等加密原生业务流中。在Hex Trust与M2,我们构建了双语风控:既采用传统金融级的风险治理框架来管理风险偏好、授权机制、审批流程与审计追踪,又针对链上活动与7×24小时市场进行本土化改造。这正是我倡导的博采众长之道。
Q4:您认为当前加密风险管理最欠缺的是技术、治理还是市场成熟度?
Geoff McAlister:归根结底是专业人才匮乏。放眼诸多主流加密交易所及交易机构,其中多数都未能配备具备深厚金融风险背景的首席风险官。这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实难想象,但加密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初创企业林立,规范的风险部门在预算中仍难觅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机构规模显著扩大,也往往未能设立专职风险部门,未能让首席风险官进入执行委员会并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当然,这不仅是设置首席风险官职位的问题,还需配套预算及健全的风险职能。但若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服务机构(无论是否涉足加密业务)竟未设立专职的集团首席风险官,这就理应引发各方质疑。
当前加密领域的监管通常要求设立首席合规官,而非首席风险官。合规职能虽能确保实体满足FATF、AML、KYC、KYT等要求,但这并不足以保护企业(及其客户)免受风险管理失当的冲击。事实上,资产负债表管理/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加密企业及其客户造成的冲击与破坏,远甚于技术漏洞、黑客攻击及洗钱事件。
治理是关键环节。头寸管理工具固然有待完善,特别是在整合链外/场外交易方面,但我们已经具备了多密钥托管、策略引擎、链上分析及日益精进的投资组合管理系统等基础模块。然而事故仍会升级,究其根本在于企业未能固化应急机制:压力情境下谁有权暂停交易、执行平仓、主导沟通?执行委员会中由谁决策执行止损、在必要时全力保障资本安全?企业实际需要追踪的参数数以千计:风险偏好与风险敞口的匹配度、各交易场所的流动性梯度、智能合约变更日历、代币解锁/事件热力图、跨平台头寸与净额结算视图、托管权限偏差等等。当企业在市场中举足轻重时,必须组建专职风控团队并配备合格领导层。最后,我们亟需建立常态化压力测试机制。每季度开展沙盘推演——模拟跨链桥中断、预言机偏移、稳定币脱锚等场景,并将经验教训固化为政策与代码。针对“致命风险”的反复压力测试,在当前行业中被明显低估了。
Q5:基于您横跨西方与中东市场的经验,您认为海合会地区如何定位其全球数字资产角色?
Geoff McAlister:海合会地区,特别是迪拜与阿布扎比,已完成从试点探索到产业政策部署的跨越:明晰的许可路径、常态化的监管协同、以及对实体金融应用场景的明确倾斜。当下的机遇在于引领机构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涵盖资产通证化、高可信度托管结算、以及基于合规稳定币的跨境支付通道。该地区在资本形成、基建速度及监管互动方面的比较优势,与现实资产通证化及银行级加密服务的要求高度契合。
MiPool(https://mipool.finance/)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我们致力于在监管框架内构建链上Web3抵押贷款市场。海合会有潜力成为“Web3金融基建的巴塞尔”,不仅开放包容,更具可预测性与可输出性。阿联酋的监管机构更可谓引领全球,能在此生态中运作实属荣幸,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个显著缺失。
本地银行本当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他们既拥有清晰的监管路径,产业机遇又近在咫尺,但我担心其步伐过缓。目前有几家阿联酋银行在执行委员会中设立了首席数字资产架构师或类似职位?或组建了专注的Web3银行团队?纽约梅隆银行数字业务主管直报董事长与CEO,花旗在花旗学院内设立了公开的未来金融团队,摩根大通也推出了专用Web3实体Kinexys(前身为Onyx)。
阿联酋银行相比全球同业拥有实实在在的先发优势与监管红利。他们仍在浅尝辄止,但在我看来,他们分明应该全力构建完整的Web3银行服务生态,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引领全球Web3银行模式与服务创新。我期待阿联酋银行能够勇立潮头,基于Web3基建共同构建银行业的未来。
第二部分:铸信为实
Q1:WikiEXPO已成为金融科技与外汇领域领先的全球社交平台。您认为此类论坛对构建传统与数字市场间的信任及监管对话有何意义?
Geoff McAlister:市场运行依赖于共识基础。行业论坛将一年的邮件往来压缩为银行、交易所、托管方、科技企业与监管机构的面对面交流。优质平台应产出可追溯成果:统一术语、标准草案、试点联盟及升级路径。数字资产要与外汇、支付及证券市场融合,需建立务实桥梁——如何跨链验证身份、如何实现托管分离的券款对付、如何向审计方证明控制有效性。WikiEXPO让对话更具双向性与解决方案导向。
Q2:您认为WikiFX如何强化市场诚信与跨境问责?
Geoff McAlister:WikiFX此类平台可通过提升行业透明度发挥作用:
让信任可见:借助会议影响力,将讨论转化为具体可复用的成果——核查清单、操作手册、模板及参考设计——使圆桌讨论落地为具体的执行方案。
构建问责对话:举办监管-行业圆桌会议,形成明确公开成果(常见问题解答、指引摘要)。
Q3:对于参与WikiEXPO的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新兴企业,您有何风险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核心建议?
Geoff McAlister:预演压力场景,排查“致命风险”。打造能扛压的治理体系——明确指定审批人、制定密钥管理预案、准备好事件沟通模板;搭建“最小可行风控栈”:隔离钱包/托管、双人审批变更控制、交易场所/对手方分级限额、自动对账系统,以及一支可随时启动的应急响应团队。
关于WikiEXPO全球专家访谈
作为WikiEXPO的主办方,WikiGlobal致力于通过线下展会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通过联动金融监管、科技与治理领域的全球专家,WikiGlobal旨在深化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的融合,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并推动行业自律。凭借这些努力,我们激励金融机构采纳最佳实践,构建一个更透明、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最终为全球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安全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