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消费者信心下滑,经济前景引发担忧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调查结果,6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93.0,不仅远低于前值98.3,也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99.1。该指数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现状评估”与“未来预期”——均出现下滑。其中,现状指数下跌至129.1,而预期指数则降至69.0,明显低于通常被视为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80点阈值。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的经济走势、个人收入及就业环境普遍悲观。尽
美国消费者信心下滑,经济前景引发担忧
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调查结果,6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93.0,不仅远低于前值98.3,也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99.1。该指数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现状评估”与“未来预期”——均出现下滑。其中,现状指数下跌至129.1,而预期指数则降至69.0,明显低于通常被视为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80点阈值。
消费者对未来六个月的经济走势、个人收入及就业环境普遍悲观。尽管当前劳动力市场尚未出现全面恶化迹象,但连续六个月就业乐观度下降,已引发市场对家庭支出和整体经济动能的广泛担忧。这种情绪的蔓延可能对下半年美国内需构成压力。
英国就业萎缩,货币政策开始向宽松倾斜
英格兰银行副行长戴夫·拉姆斯登近日公开表示,英国私营部门的就业岗位数量正在持续减少,这一趋势暗示国内经济正在经历闲置产能的上升。根据“按薪缴税”数据(PAYE),就业市场正从原先的紧张状态逐步转向收缩区间。
基于这些迹象,拉姆斯登支持适度下调基准利率,并认为即使将利率降至4%,依然能保持对经济的约束性。他强调,当前经济活动疲软与就业承压相互交织,货币政策有必要因应这一转变。他的表态强化了市场对于英国央行在未来几个月逐步调整利率的预期。
日本央行内部意见分化,政策前景不明朗
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政策会议纪要显示,针对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溢出效应,内部官员的立场分歧日益明显。虽然4月和5月的日本本土经济数据依旧展现韧性,但多位官员对即将到来的外部冲击保持高度警觉。有委员直言,关税影响虽未完全显现,但极可能削弱企业投资信心,部分领域已有“停滞”迹象。
不过,央行内部并非一致悲观。部分观点认为,内需基本面稳健,尤其是工资增幅强劲,能够对冲一部分外部不利因素。有委员特别提到,食品价格对民众的通胀预期影响不容忽视,建议加强对感知通胀的监测。政策层面,日本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同时计划从明年起逐步放缓国债持仓的缩表节奏。这一组合反映出在内外部压力共振下,日本货币政策或将更趋审慎。
澳洲通胀回落,为政策宽松创造空间
与全球多国通胀黏性问题形成对比,澳大利亚最新通胀数据显示出明显缓解。5月CPI同比增速从前值2.4%下滑至2.1%,创下2024年10月以来的新低,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数据强化了市场对澳洲通胀压力正逐步缓解的判断。
细项来看,经常波动的项目剔除后,基础通胀指标也出现降温。截尾平均CPI同比从2.8%降至2.4%,而核心剔除指数则小幅下降至2.7%。具体分项中,食品与非酒精饮料上涨2.9%,住房类上涨2.0%,而烟酒价格依旧保持高位涨幅,为5.9%。随着物价增长趋缓,澳洲储备银行在下半年进一步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上升,尤其是在全球通缩趋势蔓延、内需动能减弱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正逐步从通胀治理的攻坚阶段过渡到维持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的再平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