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曝光的几家经纪商,都是早年臭名昭著的“老玩家”。旧品牌被弃用后,有的销声匿迹,有的换马甲继续行骗。它们主要在中国活动,受害者多为中国投资者;公司均注册在伯利兹,近期均被撤销FSC牌照。
本周收录的几家经纪商,都是早年间就已臭名昭著的“老狐狸”。旧品牌臭了逐渐被弃用,相关监管牌照也不再受到重视。有的选择沉寂消失,有的则吸取前次“教训”,换上新马甲重新出现在市场,继续行骗并拓展新的目标群体。
这些平台有一个共同特征:主要运营区域集中在中国,受害者大多为中国投资者。巧了,都在伯利兹注册公司并申请FSC牌照,近期又集体撤销牌照。

HFGFX 奥弗国际

本次牌照变更,因HFGFX奥弗国际相关公司实体KATO PRIME BELIZE LIMITED所持伯利兹FSC普通金融牌照被撤销。当前HFGFX常用的几个网站均打不开。
HFGFX早年借央视节目包装正规形象,诱导投资者开户入金,最终却以滑点、停盘、拒绝出金等手段导致客户爆仓,甚至逼迫签署“放弃利润”协议。2019年节目停播后,大量用户投诉,平台最终失联。

Kato Prime与臭名昭著的HFGFX奥弗国际共享联系方式,实为同一团队运作。Kato Prime当前又以PremierCapital、Premier Trade等新马甲出现,多个公司共用地址、注册号和联系方式,显示其仍在换壳运营。这个平台并未真正消失,而是不断改头换面继续收割投资者。
近期多位用户反映KATO PRIME不能出金, “平台注册时和别的平台一样,信息资料提交后就能通过,但是只要你入金,盈利后出金时,你提交的文件资料就会给你直接拒绝,让你无法出金,客服会让你提交各种文件,提交后还是继续拒绝,总之不让你出金”

TRI 拓利

TRI拓利在国内早已口碑尽失,目前其常用网站均已无法访问。2023年虽与另一平台合并,但那是后续的故事。本次牌照变更的原因在于,该经纪商宣称受德国BaFin监管的相关实体无法核实其牌照信息(监管号:10148055)。
起初,TRI拓利打着“多重监管”的旗号,自称持有英国FCA、塞浦路斯CySEC、德国BaFin等牌照,营造出正规合规的假象。但经核实,这些牌照要么是套牌,要么是超范围经营,并不能真正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
大量投资者投诉显示,平台在小额试水时提现正常,但一旦资金量增大,便以“违规交易”“合规审查”等理由拒绝出金,甚至直接冻结账户。有人申请提现数千美元被拖延一年以上,有人盈利十几万美元却被无故扣除,代理商的返佣资金也被卷走。随着问题集中爆发,TRI拓利官网关闭、客服失联。
澳联国际ANC在遭遇了大量投诉之后,更名为NCE。TRI拓利点名道姓,合并的这个NCE就是Australian National Coin Exchange PTY LTD。CE虽未否认合并,但用户反映转移到NCE后依旧出金困难。
正常市场并购是协同效应,但若是跑路平台被“接盘”,往往意味着关系复杂,可能只是左手倒右手。有爆料称,拓利将客户和系统整体卖给NCE,这也解释了为何NCE愿意冒风险。如今拓利暴雷已逾两年,高层早已转移资产全身而退,而NCE收尾后同样留下大量无法出金的受害者。
MGMC 万兆丰集团

MGMC评分为1.61,本次牌照变更因伯利兹普通金融牌照已撤销,持牌实体为Marigold Global Markets Corporation。

MGMC原网站目前已经打不开,早先有多位用户反映,网站已经变成赌博广告网站。

MGMC是MG Group万兆丰的国际版,同属于万兆丰集团旗下品牌,多年前臭名昭著,行为恶劣,当前仍在运营。
早期一位受害者在社交中结识自称平台员工的男子,对方以恋爱为名取得信任,随后诱导其在平台开户投资,并承诺“保本80%”“稳赚不赔”。在不断加大投入后,资金很快亏损殆尽。更严重的是,受害人在交往过程中怀孕,而对方随即失联,导致其在经济与情感上遭受双重打击。
“万兆丰”自称香港金银业贸易场行员,但该机构只是行业协会,并非政府监管部门,平台并未持有香港证监会或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正规牌照,缺乏合法监管资质,存在极大风险。
SafeGold FX 鼎展国际

本次牌照变更因FSC授权牌照类型由零售外汇变更为普通金融,随后撤销牌照。该平台连续多年在负面评价缠身,2021年底集中爆发不能出金问题,有的用户等了几个月发现网站也打不开了。

鼎展国际的原网站直接跳转至另外一个平台网站——Headway,这种情形Headway是鼎展国际的新马甲。

Headway通过网络广告、社交媒体以及所谓的“投资顾问”引导投资者开户入金,承诺短期内可获得稳定收益。然而,多名投资者反映,在投入资金后,平台账户出现异常:提现受阻、交易数据不透明,甚至在客户要求出金时被以各种理由拖延或拒绝。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
AGM 聚米经纪

本次牌照变更因伯利兹FSC普通金融牌照已撤销。AGM聚米经纪另外一个名称为AGM Group 聚米投投。在监管机构登记的信息可以验证两个品牌共享同一个监管号,使用的都是监管机构登记的网址。目前几个常用的网址均打不开。
聚米投投的运营模式带有明显的资金盘特征。平台以“社区化跟投”为噱头,设定发起人、管理人和跟投人三类角色。发起人需投入部分本金作为劣后资金,管理人负责操盘,跟投人只需出资即可获得承诺的固定收益。平台宣称“亏损由发起人承担,跟投人稳赚不赔”,以此吸引大量投资者。

在运作过程中,平台通过不断吸纳新资金来维持运转,用后续投资者的资金兑付前期投资者的收益,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流入放缓,平台便难以兑现承诺。2018年起,投资者陆续反映无法提现,平台以“合规检查”“资金冻结”等理由推脱,最终宣布停运,并提出以母公司股票抵偿,还有用户称平台后来提出“(同集团的)地产公司抵押给客户房产”。但最后均不了了之。最终,聚米投投因资金链断裂彻底暴雷,投资者损失惨重。


上述几家交易商,无论换过多少次马甲,即便目前仍在运营的平台,也始终不愿在合规上投入成本,往往选择监管能力薄弱的伯利兹FSC来充门面。这样的做法说明它们并没有打算长期、稳健地经营,而是抱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心态,靠投机取巧来牟利。表面上换了新品牌、新包装,实则依旧是“旧瓶装新酒”,本质没有任何改变。
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诈骗手法愈发隐蔽,套路更加复杂,背后的操盘团队也隐藏得更深,使得普通投资者更难识别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或监管追查,平台便会迅速关网失联,投资者血本无归。面对这种缺乏真实监管、信誉早已破产的平台,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远离,避免成为下一批受害者。
外汇天眼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更新权威、及时的外汇平台资讯,帮助投资者通过便捷查询识别潜在风险,远离不合规平台。也提醒大家在投资过程中保持理性与谨慎,守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不因一时的高收益诱惑而付出沉重代价。
